汤东野派去的官员打开诏书一看,果然不出所料,由于杭州发生兵变,逼宋高宗退位,改由太后听政,宋高宗是迫于无奈才写下的诏书。汤东野考虑到情况复杂,不能宣读这样的诏书。但有诏书要来这儿的消息已经宣扬出去了,将士们渴望得到朝廷的赏赐。汤东野担心军队得知杭州发生兵变、高宗退位,可能会发生变乱,所以同张浚商量这件事。张浚说:“马上打开府库拿出钱来,作出要犒赏众军的姿态,先使军心安定。”
于是,他们就把这封假诏书藏了起来,私下里把州府中过去收藏的高宗皇帝登基时大赦天下的诏书放在车中。等到迎来诏书后,他们把那张大赦天下的诏书张贴在城楼,但那城楼的台阶立即禁止通行,没有人敢上去,因此谁也看不清诏书,也就看不出诏书上的破绽。同时,他们就按照皇帝祭天地时赏赐的惯例,把钱银、布帛赏给将士,于是军心大悦。随后,张浚就决定兴兵勤王,保卫宋高宗。
相反的例子则是明代的建文帝。朱元璋为了为儿孙的权力铺好道路,几乎杀尽了所有的功臣。功臣是不能谋反了,自己的兄弟子孙呢?那就难说得很。
明代建文帝朱允炆掌政不久,他的叔叔燕王朱棣就前来朝见,户部侍郎官卓敬秘密上书说:“燕王才智过人,酷似先帝朱元璋皇帝的头脑,而他所在的北平也强手如林,才子辈出,金、元就在北平建立都城。依我看,应该将燕都迁到南昌,以断绝祸根。刚萌生而没变化的事称为苗头,有了时机就发展的称为势力。如果不趁早而为,恐怕将来无法收拾。”建文帝看了奏文,大为吃惊,第二天对卓敬说:“燕王是我亲叔叔,同我是骨肉至亲,足下怎么说出这种话?”卓敬回答说:“杨广和隋文帝难道不是父子关系吗?后来还不是子篡父位。”建文帝没有采纳卓敬的意见。不久,燕王以“靖难”为名起兵北平,攻破南京,建文帝死于宫中。燕王在北京即位,是为明成祖。